期刊简介

               《西部医学》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一份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是全国《期刊出版形式规范》第一批合格期刊,是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国内统一刊号为:CN51-1654/R;国际标准刊号为:ISSN1672-3511;邮发代号为:62-243;月刊,大16开本,定价:15元/期•册。《西部医学》一直坚持高标准、高质量、精品化、规范化的办刊原则,贯彻理论与实践、基础与临床、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重在临床、重在实践、重在提高,立足西部、面向全国、接轨国际,及时报道国内外先进的医学科技成果及动态,不断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积极推动与国内外的学术交流,努力促进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和医院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西部医学》的栏目设置科学,注重了专业属性,便于作者投稿与读者选阅;刊载论文的英文摘要标准、规范,医学统计科学准确,编辑规范,内容充实,刊发面广,可谓集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与可读性为一体,已形成了期刊的风格与特色,并被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报刊订阅指南信息库及国内、外众多高校、公共图书馆、党政机关、科研机构、医院、企业、军队等所收录、订阅、下载,已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南充市中心医院

主办单位: 四川

出版部门: 《西部医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2-3511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51-1654/R

邮发代号: 62-243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9

出版地区 四川

出版地区 四川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成都市科技优秀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西部医学杂志
  • 杂志名称:西部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南充市中心医院
  • 主办单位:四川
  • 国际刊号:1672-3511
  • 国内刊号:51-1654/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成都市科技优秀期刊期刊收录: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西部医学杂志2008年第1期文章
  • 血管紧张素原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是生理功能颇为复杂的内分泌系统,随着人们对其与心脑血管病关系研究的深入,其唯一底物血管紧张素原的基因多态性与脑血管病的关系已成为研究的热点.......

    作者:袁利和;和姬苓 刊期: 2008- 01

  • 血小板生成素与受体c-Mpl分子结构及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

    血小板生成素(TPO)是调控血小板生成的首要、特异性因子,TPO其受体c-Mpl主要表达在造血干细胞、巨核细胞祖细胞、巨核细胞、血小板表面,TPO与c-Mpl结合后激活JAK2、sTATs、PI3K、Ras/MAPK、PKC等信号通路,井将胞外信息向核内传导,曩终导致基因表达发生改变.从而促进巨核细胞增殖、分化以及血小板形成.......

    作者:赵咏梅;刘林 刊期: 2008- 01

  •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社区感染

    本文通过对社区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萄萄球茼(CA-MRSA)感染的相关资料进行综述,以期全面了解CA-MRSA的定义、耐药机制、分子生物学特征、流行病学特征、毒素和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以及CA-MRSA感染的治疗和预防等.......

    作者:舒敏;万朝敏 刊期: 2008- 01

  •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与冠心病炎性过程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是棱受体家族成员之一,是参与脂肪细胞分化、糖脂代谢与动脉粥样硬化炎症过程的关键性转录因子,具有多种生理性效应.近期国内外研究发现其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AS)血管壁炎症反应的形成与发展的调控,PPAR-γ也可能具有致AS的作用.PPAR-γ在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的重要性引起该领域的研究热潮.本文综述PPAR-γ的结构配体及作用机制等,论述PPAR-γ与AS......

    作者:周琳;饶莉 刊期: 2008- 01

  •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和心房颤动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是机体重要的神经内分泌系统之一.近年来研究表明,RAS与心房颤动关系密切.因此,运用不同措施干预RAS可望成为治疗心房颤动的一条新途径.......

    作者:王京;王晨霞 刊期: 2008- 01

  • 酶标仪双波长和单波长检测技术分析

    目的寻找一种重复性、准确性较好的酶标仪检测方法.方法对酶标仪双、单波长检测进行准确性、重复性比较.结果同一酶标仪的单波长、双波长测定结果不同,不同酶标仪所测结果不同,而同一酶标仪重复测定结果相近.结论使用酶标仪比色时,应采用双波长检测,提高实验分析准确度,减少实验误差.......

    作者:阮艳秋;陈志远 刊期: 2008- 01

  •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前S1抗原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乙肝病毒前S1抗原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乙肝患者血清标志物用ELISA法测定,并根据不同的模式分成四组;均用乙肝病毒前S1诊断试剂测定,方法为ELISA;用荧光定量PCR测定上述四组血清标本的HBV-DNA.结果704例乙肝患者血清标本中乙肝病毒前S1抗原阳性491例,阳性率69.7%;乙肝患者血清标本中HBV-DNA阳性511例,阳性率72复制的一个可靠指标.......

    作者:武红梅 刊期: 2008- 01

  • 整形美容外科医师的素质及技能培养

    整形美容外科医生的培养是一个综合素质的培养,不仅仅是医术的提高,也是审美水平、行为素养的提高.本文就如何提高培养整形美容外科医师水平进行总结与探讨.......

    作者:樊东力 刊期: 2008- 01

  •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长期双联抗血小板药治疗的重要意义

    对置入冠状动脉支架的病人,联合阿司匹林和噻吩吡啶类药(噻氯匹啶或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对减少心脏事件十分重要.......

    作者:黄德嘉 刊期: 2008- 01

  • 高血压血小板活性改变的临床意义

    高血压是常见病,40岁以上的人群中约15%~20%受累,发病率随增龄而升高.高血压的危害在于心肌梗死、心房颤动、卒中等致残、致死并发症的高发病率,而高血压血小板活化是上述血栓性疾病的重要或关键因素之一.......

    作者:何作云 刊期: 2008-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