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西部医学》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一份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是全国《期刊出版形式规范》第一批合格期刊,是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国内统一刊号为:CN51-1654/R;国际标准刊号为:ISSN1672-3511;邮发代号为:62-243;月刊,大16开本,定价:15元/期•册。《西部医学》一直坚持高标准、高质量、精品化、规范化的办刊原则,贯彻理论与实践、基础与临床、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重在临床、重在实践、重在提高,立足西部、面向全国、接轨国际,及时报道国内外先进的医学科技成果及动态,不断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积极推动与国内外的学术交流,努力促进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和医院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西部医学》的栏目设置科学,注重了专业属性,便于作者投稿与读者选阅;刊载论文的英文摘要标准、规范,医学统计科学准确,编辑规范,内容充实,刊发面广,可谓集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与可读性为一体,已形成了期刊的风格与特色,并被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报刊订阅指南信息库及国内、外众多高校、公共图书馆、党政机关、科研机构、医院、企业、军队等所收录、订阅、下载,已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
秋季养生三防指南:防寒防燥防感冒
时间:2025-08-22 09:31:05
随着秋风渐起,气温逐渐下降,空气也变得愈发干燥。这个季节,人体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特别是中老年人、体弱者和长期伏案的上班族,更需要注重养生保健。秋天养生,关键在于做好"三防"——防寒、防燥、防感冒,这三个方面做好了,就能为健康打下坚实基础。
一、防寒:保暖是关键
中医常说"春捂秋冻",但这句话并非适用于所有人。对于中老年人和体弱者来说,秋季保暖尤为重要。气温下降时,人体血管会自然收缩,血压容易升高,这也是为什么秋冬季节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原因之一。建议在早晚温差大的时候,及时增添衣物,特别是保护好颈部、腰部和足部这些容易受凉的部位。
上班族在办公室可以准备一件薄外套,空调温度不宜设置过低,保持在24-26℃最为适宜。数据显示,当环境温度低于20℃时,人体末梢血液循环会减少30%以上,这就好比水管遇冷收缩,水流自然变慢一样,容易导致手脚冰凉、关节不适等问题。
二、防燥:润养有妙招
秋季干燥就像一块无形的海绵,不断吸收着人体内的水分。这种环境下,皮肤干燥、咽喉不适、便秘等问题接踵而至。解决之道在于内外兼修:对内要多补充水分,建议每天饮用1500-2000毫升温水,可以少量多次饮用,就像给植物浇水一样,保持持续滋润。
饮食上可多食用银耳、百合、梨等润燥食材。比如银耳富含植物胶质,能在消化道形成保护膜,其保湿效果相当于在体内建了一道"水坝"。对于经常用嗓的上班族,可以常备罗汉果茶,其甜味成分的保湿效果是普通糖类的3倍,却不含热量。
三、防感冒:增强抵抗力
秋季是感冒的高发期,特别是昼夜温差超过8℃时,人体免疫系统就像过山车一样起伏不定。预防感冒首先要保证充足睡眠,研究显示,连续一周睡眠不足6小时的人,感冒几率会增加4倍。建议晚上11点前入睡,这个时间段人体分泌的褪黑素达到高峰,免疫细胞活性最强。
适当运动也很重要,但要注意"秋练三不":不过早、不过量、不出大汗。太极拳、八段锦等温和运动最适合秋季,每周3-4次,每次30分钟即可。对于体弱者,可以每天按摩迎香穴(鼻翼两侧)3-5分钟,这个简单动作能提升鼻腔黏膜的防御能力,相当于给呼吸道加装了一道"过滤网"。
养生小贴士:
晨起喝一杯温水,温度以40℃左右为宜,能唤醒消化系统
用加湿器保持室内湿度在50%-60%之间,这个湿度范围最不利于病毒存活
每周食用2-3次南瓜,其富含的β-胡萝卜素能在体内转化为维生素A,增强黏膜抵抗力
记住,秋季养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像培育一棵树一样需要持续呵护。坚持做好这"三防",就能平稳度过季节交替期,为冬季健康打下良好基础。当身体适应了气候变化,就像树木扎稳了根基,自然能够枝繁叶茂,抵御风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