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医学杂志

期刊简介

               《西部医学》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一份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是全国《期刊出版形式规范》第一批合格期刊,是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国内统一刊号为:CN51-1654/R;国际标准刊号为:ISSN1672-3511;邮发代号为:62-243;月刊,大16开本,定价:15元/期•册。《西部医学》一直坚持高标准、高质量、精品化、规范化的办刊原则,贯彻理论与实践、基础与临床、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重在临床、重在实践、重在提高,立足西部、面向全国、接轨国际,及时报道国内外先进的医学科技成果及动态,不断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积极推动与国内外的学术交流,努力促进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和医院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西部医学》的栏目设置科学,注重了专业属性,便于作者投稿与读者选阅;刊载论文的英文摘要标准、规范,医学统计科学准确,编辑规范,内容充实,刊发面广,可谓集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与可读性为一体,已形成了期刊的风格与特色,并被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报刊订阅指南信息库及国内、外众多高校、公共图书馆、党政机关、科研机构、医院、企业、军队等所收录、订阅、下载,已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                

​肾病领域掀起资本巨浪:从全球并购潮看中国药企突围路径

时间:2025-07-09 15:25:20

近日,全球医药资本市场掀起罕见震荡:一家国内药企因某肾病新药研发进展单日股价暴涨234%,而这款被称为“肾病新星”的药物背后,正映射着中国药企在创新药与首仿药双赛道上的激烈角逐。这场风暴的中心,是全球范围内对肾病治疗市场的战略争夺——数据显示,中国IgA肾病治疗药物市场增速高达国际平均水平的1.5倍,而跨国药企近三个月内已豪掷超94亿美元收购肾病管线企业,战场硝烟弥漫。

千亿级蓝海: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驱动市场爆发

肾病领域长期存在“沉默杀手”之称。以IgA肾病为例,中国患者数量达480万,占全球病例半数以上,但现有治疗手段仍停留在激素类药物和免疫抑制剂阶段,患者面临肾功能不可逆损伤的高风险。云顶新耀首席执行官罗永庆直言:“这不仅是科学问题,更是公共卫生挑战。”据测算,中国IgA肾病药物市场将以24.6%的复合年增长率狂奔,远超全球16.1%的平均增速,到2025年规模将突破7亿元人民币。这种“火箭速度”吸引着国内外药企加速布局,试图填补治疗空白。

国际巨头抢滩:并购潮背后的战略卡位

资本市场的嗅觉总是领先一步。今年4月,福泰制药以49亿美元收购Alpine Immune Sciences,看中的正是其IgA肾病候选药物Povetacicept——这款药物在II期临床试验中展现的疗效,被业界预测可能改写治疗指南。更早之前,诺华以35亿美元吞并Chinook Therapeutics,而日本旭化成集团更是溢价58%收购Callitas Therapeutics,后者核心资产布地奈德迟释胶囊Nefecon®的临床数据显示,可将患者肾功能衰退速度降低50%以上。

这些并购案背后暗含逻辑:通过收购临床中后期资产快速建立肾病管线矩阵。正如某投行分析师所言:“肾病领域的并购已从‘捡漏’演变为‘军备竞赛’,每个标的都可能成为未来十年的现金流引擎。”

中国药企双线作战:创新药突围与首仿药厮杀

在这场全球竞赛中,国内药企展现出独特的“双轨战术”。一方面,云顶新耀凭借Nefecon®(耐赋康)成为领跑者——这款全球首个IgA肾病对因治疗药物,采用独特的肠道靶向缓释技术,III期临床试验证实其可使尿蛋白降低34%,且安全性显著优于传统疗法。更关键的是,该药已通过中国药监局的突破性治疗审批,并启动医保谈判筹备,市场渗透率有望快速提升。

另一方面,首仿药战场同样白热化。智云健康推出的碳酸司维拉姆干混悬剂(海诺欣®),作为国内首个获批的慢性肾病高磷血症治疗药物,采用干混悬剂型提升患者依从性,其商业化运营已由子公司全面铺开。而泽托佐米等新一代药物进入II期临床,则显示国内药企在创新迭代上的野心——该药物若获批,可能成为全球首个针对特定肾病靶点的FIC(首创新药)。

技术破局:从分子机制到递送系统的全面革新

当前肾病药物的研发已突破传统路径。以Nefecon®为例,其创新性在于精准调控肠道黏膜免疫:通过pH依赖型肠溶胶囊设计,使90%的布地奈德在回肠末端释放,直接作用于派尔集合淋巴结,从源头上减少致病性IgA1的产生。这种“靶向肠道免疫微环境”的策略,被《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评价为“颠覆了肾小球疾病的治疗范式”。

而在慢性肾病并发症领域,碳酸司维拉姆干混悬剂采用独特的磷酸结合技术,其分子结构中的多聚体能精准捕获肠道中的游离磷离子,形成不溶性复合物排出体外。这种“分子海绵”机制,使血磷达标率提升至78%,且避免了传统磷结合剂的金属离子蓄积风险。

未来战局:医保谈判、联合疗法与全球化布局

随着2025年医保目录调整窗口临近,肾病药物的支付体系面临重构。Nefecon®的定价策略尤为关键——参考其在美国12万美元/年的疗程费用,若通过医保谈判降至10万元人民币以内,预计可覆盖超20万患者。而智云健康的海诺欣®凭借首仿优势,可能通过带量采购快速抢占50%以上的市场份额。

更前瞻性的布局已在酝酿:云顶新耀的mRNA肿瘤疫苗管线进入临床,计划将肾病领域的渠道优势延伸至肿瘤免疫治疗;泽托佐米与现有药物的联用方案正在探索,试图构建“多靶点阻断”的治疗生态。这些动作预示着,中国药企正从单一产品竞争转向全产业链整合。

在这场关乎万亿市场的竞逐中,资本热度与临床价值的天平如何平衡,将考验每个参与者的战略定力。但毋庸置疑的是,肾病领域正从“冷门赛道”蜕变为孕育重磅炸弹药物的沃土,而中国药企的崛起,或许将重新书写全球创新药版图的分界线。